二維碼的結構及識別方式
2021-01-29 已有96人瀏覽
移動支付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相應而生的二維碼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是很多便利,只要掃一掃,就能輕松地獲取其中包含的信息,小小二維碼卻包含著海量信息,下面我們來認識下二維碼的結構及識別方式:
1、二維碼的結構
目前市面上使用較多的二維碼是QR碼,QR碼共有40種規格。版本X的規格是(4X+17)×(4X+17),如圖所示為版本7的QR 碼的符號結構。每個QR碼符號由名義上的正方形模塊構成,組成一個正方形陣列,其由編碼區域和包括位置探測圖形、位置探測圖形分隔符、定位圖形和校正圖形等在內的功能圖形組成。
(1)位置探測圖形、位置探測圖形分隔符:用于二維碼的定位,對每個QR碼來說,位置都是固定存在的,只是大小規格會有所差異;這些黑白間隔的矩形塊很容易進行圖像處理的檢測。
(2)校正圖形:根據尺寸的不同,校正圖形的個數也不同。校正圖形主要用于QR碼形狀的校正,尤其是當QR碼印刷在不平坦的表面,或者拍照時發生畸變等。
(3)定位圖形:這些小的黑白相間的格子就好像坐標軸,在QR碼上定義了網格。
(4)格式信息:表示該QR碼的糾錯級別,分為L、M、Q、H。
(5)數據:使用黑白的二進制網格編碼內容。8個格子可以編碼一個字節。
(6)版本信息:即QR碼的規格,每一版本符號比前一版本每邊增加4個模塊。
(7)糾錯碼字:用于修正QR碼損壞帶來的錯誤。
2、二維碼的識別
由于不同顏色的物體,其反射的可見光的波長不同,白色物體能反射各種波長的可見光,黑色物體則能吸收各種波長的可見光。因此利用二維碼符號中顏色的光反射差異的技術特點來實現二維碼的自動識別。
識別過程為:光源發光→照射到二維碼符號表面→光反射→光電轉換器接收并進行光電轉換產生模擬電信號→模擬電信號經過放大、濾波、整形,形成方波信號→譯碼器譯碼→數字信號。
識別時一般要求首讀率在85%以上,誤碼率低于0.01% ,拒識率低于1%。其中,首讀率=(首次讀出二維碼符號數量/識讀二維碼符號的總數量 )×100%;誤碼率=(錯誤識別次數/誤碼識別總次數)×100%;拒識率=(不能識別的二維碼符號數量/二維碼符號的總數量)×100%。對于一些重要場合,要求首讀率為100%。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或版權人不愿意在本平臺刊載,請版權人通過官網(m.dndbiz.com)上多種渠道與小編取得聯系,小編將會即刻刪除。
-
上一篇:二維碼設計印刷有什么講究?
下一篇:設計-印刷一體化或將是印刷行業進化新方向